造价最高的生产线不但没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成了企业的先天负担。历经重重艰难之后,国投海南水泥终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战略摆脱困境,企业不但走上了健康发展的之路,而且成为海南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
国投海南水泥有限公司(下称国投海南水泥)从诞生那天起,就因其投资额高出同期同等规模4个多亿而“闻名”天下。这种不正常投资浪费,使国投水泥一出生就背负了沉重的包袱。而如今,这个资产负债率曾高达121%的企业,却成为海南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
“今年年初,国家作为个案正式批准了我们资产同比例缩水的债转股报告。” 国投海南水泥董事长邱苏浩说,“通过债转股,财务费用减少了,折旧费降下来了,在减轻了企业负担的基础上,还把资本夯实了,企业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造价最高”却是先天负担
1990年代前后,海南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水泥需求巨大。但海南当时只有10多家年产几万吨的小水泥厂,大量优质高标号水泥几乎都是从内地购入。内地200多元一吨的水泥,在海南最高炒到700多元。
据了解,早在1987年,国家就计划在海南建设一个大型水泥企业,海南建省后,更是加快了可行性研究的步伐。1993年由国家计委批准,昌江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投入建设,但是开工后工程进展缓慢且几次调整预算,由于无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工程多次停工。1996年下半年,工程基本处于半停工状态。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1996年末,海南省政府向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提出共同出资完成“昌江水泥厂”项目的请求,并于1997年6月18日合资组建了国投海南水泥有限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参与海南水泥项目的建设,是看中了海南高标号水泥市场的空白,同时也希望这个项目能为海南的水泥工业提升一个档次。但是,这条日产2000吨的水泥生产线,最终投资达到了11.9亿元,比同期同规模生产线的建设成本高出4个多亿,而这样的生产线现在甚至不到3亿元就可建成。因此,这条水泥生产线也成了全国水泥行业闻名的生产线—造价最高。
邱苏浩说,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设计过于保守,工艺路径不甚合理,造成投资增加;二是项目建设初期管理不善,漏洞很多,损失、浪费严重;三是工期的拖延,大量的银行贷款产生巨额的财务费用,仅利息本金化就超过了2亿元。
国投水泥最高负债率曾经达到121%。
邱苏浩坦言,投产之初,企业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1998年正式投产后,海南房地产泡沫已经破灭,经济正处于低迷期,整个海南水泥市场年需求量仅在200多万吨;加上高标号水泥价格要高于一般水泥,而普通用户又不了解旋窑水泥与立窑水泥内在品质的差异,对旋窑高标号水泥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在市场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国投海南水泥的财务状况非常难堪,资本金只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途投入的1.5亿元和海南省财政转入的2500多万元,其它都是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达90%以上。
据邱苏浩回忆,当时在财务每年支付的利息就接近8000万元;而造价过高又造成折旧费过高,每年计提的折旧费超过了5000万元,也就是说,按照设计生产能力75万吨计算,每吨300元水泥售价中就有170多元的固定费用。巨额的固定费用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是造成企业长期亏损的最主要原因。国投海南水泥自投产至2002年底,累计亏损近3亿元。
“同比例缩水”成为债转股个案
2000年,为了解决国有大型企业历史包袱过重的问题,国家公布了包括国投海南水泥在内的601家政策性债转股企业名单。
国投海南水泥虽然在2000年就签署了债转股的框架协议,但受净资产为负值的问题困扰,直到今年年初,国家才正式批准了债转股报告。
普通意义上的债转股,就是把银行的债权转成股权,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但是,“昌江水泥”项目由于投资超出合理水平,前期已经潜亏,债转股时企业的净资产为负值,这意味着原股东在企业的权益已损失殆尽,在重新组建的新公司中股权为零。
国投海南水泥不仅净资产为负值,按现值评估后的近12亿元总资产中,还有4亿多元的不实资产。为解决资产虚增和以前年度形成的亏损,在债转股国投海南水泥提出了“同比例缩水”的债转股方案。这就涉及到了各股东的利益和国有资产减值的报批问题,经过多方长时间的努力,在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协调下,国务院作为债转股的一个个案进行了批复。
债转股报告批准了,但新公司的组建还在筹备之中,股东们的利益还在进行协调。“债转股解决的是过去的问题,企业要发展,还要把握市场机制,这样企业才能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邱苏浩说。
农村包围城市“拿下”海南市场
从1998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开始,国投海南水泥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策略,使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其“海岛”牌水泥的优良品质,不多久就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至2000年,国投海南水泥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步大跨越,生产的“海岛”牌水泥在海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重点工程达到80%;企业财务状况也逐年改善。
2000年,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环保验收,并成为海南省工业明星企业;“海岛”牌水泥成为海南省名牌产品,海南水泥行业唯一国家免检产品。
从2002年开始,海南经济逐渐复苏,对优质水泥的需求进一步扩大。2003年和2004年,国投海南水泥的生产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创纪录地连续两年水泥年产量超过百万吨,超过设计能力25%以上。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国投海南水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为企业走出困境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在海南经济复苏的良好环境下,企业开拓和掌控市场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在实行销售代理经销制的同时,加大了对工程的直销力度,使重点工程水泥占有率达到80%;在资金管理上,2000年以后,企业资金回笼率达到100%,虽然公司背负着较重的历史包袱,但在现金流上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这样的现金回收率在全国水泥行业也是不多见的。
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增资扩股建设的年产100万吨水泥的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年底就能投产,国投海南水泥将达到年产水泥200万吨以上的规模。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另一年产200万吨水泥的民营企业也将在年内建成。届时,海南水泥市场总量将供大于求,新的竞争摆在了国投海南水泥的面前。
“做企业以来的一个深刻体会,就是认识到了市场竞争真的是一个好东西。” 邱苏浩说,“它让你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促使你必须提高自己的本事,质量要比别人的好,成本要比别人的低,服务要比别人的优,这样才能立住脚跟。”
今年夏天,国投海南水泥为当地农民修筑水渠赠送了大量水泥。邱苏浩认为,企业在当地发展,也要对社会做出回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他下一步还准备有限度地筹集一定的资金,交给政府组建一个基金会,扶持国有企业改制或者解决贫困等问题,他希望通过企业的发展,能为社会做出点贡献。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