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水泥行业兼并重组的思考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5日

    随着中建材西南公司的成立,西南地区水泥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开始加快。其中仅云南省除本土昆钢水泥集团公司以外,还云集了中建材、海螺、拉法基、华新、华润、红狮等6家企业在此拓展规模。

    吸引众多企业在云南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将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二是云南省各企业手中仍有很多已批准建设和可以开展前期工作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在建或仅完成一些土建工程),有新增产能的空间;三是云南省中、小型水泥企业居多,产业集中度较低;四是云南省淘汰落后产能空间相对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受国家信贷紧缩政策影响,当地民营企业在建项目融资困难,建设资金难以为继;并且因供求关系去年云南省水泥价格持续走低,较前年两下滑了40%,许多企业游走在亏损的边缘;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众多中、小型企业为了达标,需要较大的节能减排设备资金,也进一步增加资金压力,管理水平不高与大企业之间存在成本劣势等,也是众多中、小企业想被重组的原因。

    对于云南省水泥企业兼并重组,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是个好机会,是大企业的“买方”市场。但实际情况与不少专家、分析人士的结论恰恰相反,反而是“卖方”头颅高翘。原因在于云南省同一个目标企业,往往同时有几家大企业与之洽谈,因此造成“卖方”要价节节攀升。例如,云南省某企业2010年要价4亿左右,至去年底已达7亿。更有的目标企业,趁大企业争抢时,连同原来对于干法旋窑生产线完全无用的、依国家政策需要淘汰的机立窑设备,也要求“买方”打包收购。因此,使得“买方”的兼并重组的成本不断提高,甚至产生价格与价值背离的情形。对此,是否应引起大企业的思考!

    云南省水泥产能的过剩程度,笔者认为在西南地区是较为严重的。2011年,云南省水泥产量6790万吨,而水泥产能已达到了9200~9500万吨,至2012年底,水泥产能可能达到1亿吨左右,产能富余至少在2000万吨以上,各水泥企业在产能过剩的背影下想获得利润,未来进行市场协同应是必由之路。

    随着大企业对云南省水泥行业的整合,未来全省的水泥产业集中度会得到较大提高,也将为2~3年后的市场协同打下基础。但目前现有大企业在云南省的兼并重组方式,不仅加大了重组成本,也可能给未来的市场协同留下隐患。原因在于云南省的地理运输条件,全省的水泥运输方式全部为陆运,而水泥属于“短腿”产品,运输半径基本上在200公里范围内,如果大企业能据此地理条件进行“区域式”收购重组,基本上可以掌握该区域的市场话语权,也不会造成同一个区域同时有几个大企业并存的格局,给未来的市场协同带来困扰。而现阶段有的大企业是多区域、多点、散乱的收购模式,“火力”不够集中,结果是“量”上去了,但未来的“质”如何,值得思考!这只能算是“虚胖”而不是“健壮”,对未来区域市场话语权的控制以及抵抗某一区域的市场风险能力都会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各大企业集团在云南省兼并重组应多加强横向联系,并结合地理条件进行“区域性”整合,不仅可以适当降低重置成本,也可以更好的获得对未来市场的话语权,更为未来的区域市场协同打下基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