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水泥业的“浙江现象”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2月02日

      “浙江现象”是近年来水泥业内人士所关注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不管怎样,它是新型干法水泥在结构调整中的先驱者,为大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浙江省经贸委建材冶金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丛培江作为浙江水泥结构调整的经历者最近就“浙江现象”发表了题为“浙江水泥——光荣与梦想”一文,专门就这一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中提出了很多自己独特甚至是有“争议”的看法。

      中国这几年水泥工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大家所关注的“总量”、“结构调整”、“外资进入”等热门话题,用业内一位权威人士的话来形容,是“发展始料不及”。所以,应当欢迎和提倡大家就我国的水泥工业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下面试将“浙江水泥——光荣与梦想” 一文摘要如下:

      一、如何认识市场需求量与生产能力

      1)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适当的生产能力富余是保证水泥市场供求平稳的必备条件。

      2)水泥在一年四季中,各季对水泥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有时差距达到20%以上,生产能力是以满足最大需求量的月份来计算的。

      3)由于实行峰谷电价制度,企业为充分利用廉价的低谷电必然增加粉磨能力,而谷电期时间每天只有10个小时。

      生产能力大于需求,会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而竞争有利于企业降低消耗、提高效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尤其是目前水泥生产能力中还有相当大的落后生产能力,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最根本的力量和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没有竞争,落后生产能力将会长期存在,结构调整将难以取得成效。

      结论:水泥需求量占生产能力80%是比较适宜。

      二、辨证看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落后生产工艺全面退出市场。

      2)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2005年一季度全省水泥企业亏损2.7亿元,到年末减亏1.2亿元,行业效益呈现出逐月上升的趋势。显示出浙江新型干法水泥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3)由于全省落后水泥生产工艺关停,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水泥生产能耗,2005年平均吨水泥能耗折标煤为120千克,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大大改善了水泥工业对大气的污染状况,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本省大气中的TSP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与粉尘污染严重的机立窑工艺被快速淘汰是紧密相关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环保效益。

      结论:如果没有新型干法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量的发展,就无法将现有落后生产能力的市场份额取而代之,淘汰机立窑也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

      三、大与强

      对企业来讲寿命比规模重要,做强比做大更重要。本省目前最大的水泥企业规模刚刚达到1000万吨,大部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规模在100至200万吨之间。这些企业基本都面临着做强与做大的双重任务,做大需要大资金的支持,而做强关键在于管理的提升,做强的基础应该是:

      1)企业的人才、石灰石等资源条件、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的区位和运输条件、市场容量等;

      2)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文化、营销策略、产品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应该体现在水泥的生产成本和水泥的品牌上。

      结论:水泥企业在做强方面比做大更为迫切,更具有现实意义。

      四、展望

      浙江水泥企业主要是靠自身积累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机立窑企业跨入到新型干法水泥企业,不但需要尽快熟悉和掌握新工艺和新技术,而且在企业管理、人才引进和市场开拓方面都面临着上水平、上台阶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融资困难等外部压力。

      长期以来,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替代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是水泥行业一个愿望或者梦想,而今在浙江已经成为现实。浙江的水泥企业中今后会不会出现世界级的水泥企业呢?从现在来看还是一个梦或者愿望,经历过市场不断磨练的浙江水泥在发展中成熟,在发展中壮大,浙江的水泥企业将继续演绎着浙江水泥工业发展的奇迹。

(转载请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