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水泥集团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
乌兰水泥集团是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控股的大型水泥企业。
1996年开工建设,2000年5月投产以来集团不断用创新先进文化理念,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截止年底,水泥规模产量达到600万吨,水泥粉磨站25座,发电装机容量33万千瓦,供热面积450万平方米,中水回用日处理3万吨,120万吨煤矿正在规划中以及采矿、运输、房地产等产业,总资产达40亿元。正在形成产业整合、资源互用、能源转换的大型生态环保水泥生产基地。并且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一、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创新三个循环系统发展
传统水泥工业是耗能大户和污染严重的产业,全国水泥产量已突破10亿吨大关,无论从能源、资源或从环境的角度看,对社会的负担越来越严重,水泥行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发展形势。
乌兰水泥不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将没有出路。为此,在内蒙电力集团公司的领导下,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2003年开始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思路就是发展产业整合,把水泥相关的产业整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周边地区没开发的废弃资源,发展更多的相关产业从而形成产业链。构建社会的大循环、大协作,把成熟的十个产业一环扣一环的整合起来,形成合理的能源流系统。
资源型循环系统是以资源互补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系统。已投产的33万千瓦供热电厂,具备集宁区供热面积500万平米,拆除小锅炉472座,减少烟尘排放上万吨,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污水处理系统将每天排出的3万吨生产生活污水,全部回收净化后用于发电和水泥生产,每年减少1000万吨污水排放,开创集宁区用污水发展工业的历史,从而为恢复黄旗海生态和周边环境创造了条件。
正在建设的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年底投产后,加上周边六座电厂内建设的粉磨站,粉煤灰用量增加到100万吨,节约大量土地和环保费用。在集宁区逐年建设2×5000吨熟料生产线,使水泥规模达到1000万吨。实现消化周边丰镇、岱海五大电厂大部分废渣500万吨,实现区域内生产需求与废弃物的平衡。
解决排渣占地上万亩和每年几千万元环保费用的问题,再利用熟料生产线余热逐年建设5台6300千瓦纯低温余热发电,实现降耗节电35%上。既回收余热,又实现了水泥生产部分自供电。发展清洁能源回购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增加上千万元收益。再研究利用水泥窑热量将集宁区分离出的近10万吨可燃物垃圾无害化处理,节约燃料,减少污染。华宁热电厂采用全国最大循环流化床炉,可使用3000大卡以下低热值煤和煤矸石发电,每年节约优质煤100万吨以上。创造循环经济低成本优势。
上述项目,全部建在集宁老工业区下马企业内,盘活闲置土地近1000亩,铁路专用线6条,仓库水电等其它设施,节约资金几亿元,并带动采矿、运输等产业,解决数千人就业和上万人的生活来源,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链,形成资源型循环。
生态型循环系统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特征的循环系统。集团已经开工建设通辽蒙东2×5000T/D熟料生产线。采用风积沙替代粘土,每年可吃掉风积沙50万吨,恢复耕地1400亩,吃沙造田、吃沙还林、吃沙还湖,实现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建设2×6300千瓦纯低温余热发电和2×1.5万千瓦供热自备电厂,实现集中供热100万平方米和日处理1万吨中水能力,形成生态型循环。一期工程日产2500吨熟料生产线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今年底投产后可吃掉风积沙10万吨,恢复耕地300多亩,在十年内力争恢复耕地达到十万亩。
通辽市奈曼旗沙化非常严重,据统计沙化面积达70%以上,每年以几公里速度向东南推进,沙害形势非常严峻。近几年乌兰水泥厂成功吃掉10多万吨风积沙,节约了耕地,积累了经验。现在集团用战略性眼光和高度的责任感,把循环经济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延伸。
社会型循环系统是以节约社会资源,整合小水泥厂小粉磨站为特征的循环系统。乌兰水泥销售半径内,有80多座小水泥厂和小粉磨站,是过去年代五小工业的产物,这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资源和财富需要抢救。
近几年集团已经兼并、重组、联营和建设了10座粉磨站,形成近200万吨生产能力,解决了500多人就业问题。淘汰了周边近10座小水泥厂。现在继续整合,发展联营25座以上大型粉磨站,形成500万吨规模,实现每年节煤30万吨以上,盘活几亿元社会闲置资源,这是创造社会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二、创新的循环经济体现三个文化理念特色
第一:两个循环的文化理念特色
首先是企业内部循环:产业整合形成企业内部资源互补互用。电厂发电的同时排出大量废渣,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熟料生产产生的余热辅助发电,发电后为城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后发电和生产水泥同时又延伸到垃圾处理、风积沙应用、余热发电等产业,形成上游产品的废弃物变为下游生产的原料,实现废弃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零排放,从而形成企业内部循环。
其次是企业外部循环:盘活闲置土地、闲置设施及小水泥企业,吃沙造田、吃沙还林,节能环保,污水利用,带动相关产业解决就业。集宁区大部分企业倒闭,低保人员近7万人,待业形势严峻,乌兰水泥总部周边已经形成6000多人小城镇,解决待业1200多人,并且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又面临着解决几千人就业和上万人生活问题,两个循环的关键就是循环社会,循环责任,只注重本企业效益,不管社会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已经淘汰,必须转变观念,把社会效益置于企业效益之上,企业才有前途,才能可持续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观。今年四个项目全部建成后,税收增加到两亿元以上。实现企业发展和解决就业相结合,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相结合,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相结合,形成企业与社会大循环的文化特点。
第二:两个把握的文化理念特色
首先把握资源:我们认为,当今企业竞争最终要导致资源竞争,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乌兰水泥的发展壮大,必须拥有更多的资源。周边取之不尽的风积沙,500万吨的废渣、近2000万吨污水是资源,以及下马企业遗留下来的近干亩闲置土地、厂房、铁路专用线以及被淘汰的小水泥厂、小粉磨站更是资源。这些还未被更多人看好的价值几亿元废弃的资源先入为主,抢先拥有,发挥效益。尤其污水等废弃的资源非常珍贵越来越少,我们认为,“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而没有绝对的废物”,通过循环经济完全能够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为企业创造巨大的效益。循环经济就是循环生存,就是循环发展,我们国家的企业,耗能比先进国家多五倍以上,并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生存和发展,水泥行业应该成为循环经济的接点和终点,乌兰水泥应该吸纳周边所有的废弃物资源发展,成为废弃物的终结。
我们先进的文化理念认为水泥是资源性产业,并非传统的制造业产业,因为资源是水泥的生命,经营资源是乌兰水泥的创新文化理念。资源是商品并非产品,资源通过“经营”,由 “产品观念”转变为“商品观念”,以适应资源价值的提升,从思想上根本上解决浪费资源的乱挖乱采行为,从而爱惜资源、节约资源,用创新的文化。资源是水泥工业的粮食,是自然界经历几亿年演变和进化的产品,它比粮食更珍贵而不可再生,环境是上帝精雕细刻并且赐给人类最精美的艺术品,一片森林、一座山峰、一条河流都是珍品不可毁坏和改变,我们号召全体员工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百倍呵护,用震撼心灵的资源观教育员工用实际行动,保护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正在改变传统水泥向大自然无限索取优质资源的同时且大量排泄废弃物,不断研究增加废弃物以及替代品生产水泥和发展新型建材,我们正在行动改变熟料的用量,这是先进文化应尽的历史责任。经营资源就是“算计”资源,我们开展了节约一滴水,一克煤,一寸土地的活动,将备品备件、原燃材料都利用到极限。我们对每一项规划、每一项设计、每一项工程、每一件事情都严格把关深挖潜力。降低成本无极限,挖潜节约无止境,对在工作中凡是浪费资源、不作为员工严肃处理,培养员工崇尚勤俭的美德和无限节约的良好品格。资源是资金的源泉,比资金更珍贵,大量收购废弃物,保护废弃物,经营废弃物,用创新的理念和发展战略的高度追求资源与资产的价值平衡,我们已经收购了几亿元社会闲置土地厂房和大量废弃小水泥企业,这些资源未来的增值率将超过现有资产的利润率,将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超前的文化理念将创造后发的效益,这是资源理念的一次革命,是乌兰水泥今后的“王牌”和“优势”。
其次把握市场,发展三个循环需要更大市场。通过低成本兼并联营小水泥厂,不仅盘活更多资源,而且恢复小水泥厂销售系统,创造和发展更大市场。我们的文化理念是:“研究市场规律,夺取竞争优势,快速占领市场,发展垄断地位”。市场规律说明:成本决定市场,竞争发展市场。乌兰水泥突破了传统的市场文化观,提出“旺季抓效益,淡季抓扩张”,效益与扩张并举,淡季不淡,把淡季作为扩张市场新机遇。不断开拓三个市场,整合三个区域。东部:在通辽市奈曼旗建设500万吨大型生态水泥生产基地,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迅速扩张到通辽、赤峰,进入沈阳东北市场;南部:在集宁区建设500万吨熟料基地,正在与宣化地区低价矿渣作为辅料生产水泥,实现着资源优势互补,生产低成本水泥,互惠互利,共享市场;北部:在后旗基地已经形成500万吨能力,依靠区位优势已经垄断蒙古国市场,配置开发蒙古国更多煤、铁、铜等资源,做好国内后备资源储备;西部:与蒙西、西水协调市场。形成东到通辽、赤峰、东北;西到呼、包二市;南到张家口、宣化、大同;北到二连、蒙古国的大市场;在三大区域成立了华南、华西、华东水泥有限公司,发挥大企业、大品牌、大技术的优势,担负起大企业对小水泥的社会责任,与周边八十余座小粉磨站全面发展联营,扩大合作,打破区域壁垒,强化整合淘汰,发展先进工艺,推动经营共赢。创造发展更大的市场。
第三个特点:两个整合的文化特点
两个整合就是物质和精神的整合,循环经济不仅仅是物质间的整合,也是物质与精神的整合。“资源有限,创造无限”,是乌兰水泥创新的资源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要以人为本,人是推动循环经济的最大动能。当前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碰到了成本高的困难和阻力,以及配套政策不到位的问题,在发展中经历了非常多困难和艰辛,循环经济就是一个创造,是一场革命,因此我们认为要清醒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重要性,要站在更高的发展战略上,把社会责任置于企业利益之上才能推动发展,创造性的突破一切困难,才能取得成功。乌兰水泥曾经历了极端困难时期,第一条线筹建了24年,投入增加到8.9亿元,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当2000年投产时,负债率高达78%,测算每年亏损一亿元,造成12家股东退股,缺口资金2.5亿元,有人说“投产之时就是下马之时”。面对艰难,我们提出了挑战“生存”危机,激活“最终”资源。靠精神,靠全体员工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气和决心。面对亏损的严峻局面,采取了30多项技改和科技攻关措施,日日夜夜艰苦奋战,苦渡难关,扭转被动局面。我们继续突破困难上二期、三期不动摇,使乌兰水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量由70万吨发展到600万吨规模,增加了8倍,在乌兰察布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快速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困难,只有困惑”,“物质不足精神补。“精神”就是创造,就是财富。精神是突破一切困难的根本,能创出“十倍利”的效果。一个企业没有精神,再有钱也是最贫穷的企业。一个企业没有钱,只要有了精神,就是最富有的企业,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要以人为本,需要顽强的拼搏才能突破。精神不倒,发展永恒,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
发展循环经济方向正确,且大有前途,全社会以及各项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路越走越宽是企业最大的发展战略。因此看准了就干,就是要“快”。我们的文化理念是:抢占“时空”资源,追求“速度”效益。乌兰发展的实践说明了最大效益是“速度”效益,最大资源是“时空”资源。浪费时间,空谈,争论,是最大的浪费,乌兰水泥第一条生产线筹建了24年,也争论了24年。当投产后还在争论,造成了8.9亿元的高投入,使企业背上沉重债务包伏,濒临倒闭边缘。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发展循环经济,看准了就干,加快提速,不断冲刺,迅猛超越,一年上一条线,挽回24年丢掉的时间,实现1—5的发展。因此现在发展循环经济要少说多做越难越干,只有坚持不放弃,不断突破困难,走在别人前面才能闯出一条出路。实践证明,先进的文化理念就是财富,就是出路,就是发展,没有项目可以有项目,没有资金可以有资金。几年来我们靠循环经济实现了银行融资近12亿元,贴息补助4400万元,招商引资近两亿多元,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集宁区17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建材协会推荐乌兰水泥进入国家六部委支持的30家大型水泥集团之列,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突破了项目和资金的困难。我们曾经历了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但是先进的文化理念使我们突破了一切困难,使我们不断坚持走向成功,坚持是不可缺少的才能,再坚持一点就聚沙成山了,再坚持一点就是走向成功了,再坚持一点就做大做强了,失去了太阳还有月亮,失去了月亮还有星星,倘若全部失去了,有充满朝气的明天,我们顶住了巨大压力和困难,创造性的走自我发展之路。我们利用循环经济建立两个平台,“融资平台”和“人才平台”,企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企业越做越大,资金越来越缓解,人才越来越多,乌兰水泥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和自我发展之路。
乌兰水泥地处贫困落后地区,但是思想不“贫穷”,穷则思变,穷就像一张白纸,能画循环经济最美最好的图画,贫困落后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要少花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才是循环经济的最高境界,才是科学发展观。大手大脚靠资金堆砌做表面文章不是循环经济,节约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因此要充分发挥人与环境、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和整合,几年来我们不论在项目和生产中最大限度节约资金,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接受一期工程严重超概的教训,二线和三线投严格控制在3亿元多,2×15MW热电厂控制在1.3亿元,节约投资近20%,并且在资金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靠资本动作和一点一滴积累发展到40亿元的资产规模,创造了低成本的循环经济。其实循环经济并不神秘,任何地区和行业都能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计划不行改变计划,办法不行改变办法,就是靠智慧把资源整合起来,循环起来。发展循环经济关键在领导,领导就是领导困难,领导就是领导创造,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你能办到,别人克服不了的困难你能克服,有钱办成不算成,钱少办成才算成。因此贫穷和困难并不可怕,发展循环经济也能创造精彩的优势。乌兰水泥三个循环系统正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三次降低成本实现,(一)实现规模产量和资源充分利用降低成本;(二)自备电厂使电价大幅度下降降低成本;(三)联营就近采煤降低运费90%降低成本;创造全国同行业成本最低,占据水泥行业竞争制高点,追求三个目标,第一目标:创“一流”,向全国最好水泥集团学习,我们把电力创一流的管理经验引入水泥系统,把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做为重要内容,制定了创一流考核办法,全面推广和实施,企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力争三年内达到“一流”水泥企业;第二目标:创三个100指标,电耗100千瓦小时,煤耗100公斤,熟料成本100元/吨,达到全国水泥成本最低;今年生产系统三条单线均突破8万吨的历史新高提高产量15%,创造了65天不停窑最好记录,吨产品实现了20元下降,在原材料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企业效益显著提高。第三目标:每年还贷1亿元,负债率下降5%,实现稳定健康发展。乌兰水泥发展实践证明:贫困地区也能发展高科技,循环经济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也能闯出一条依托价值规律为动力的循环经济发展。几年来我们抓住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在国家对水泥压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下,仍然实现了迅猛发展,正在建设的五项工程全部投产后,乌兰水泥将发生质的飞跃和变化,开始实现做强做大。现在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新政策,大规模基本建设告一段落,全力以赴抓好管理,我们制定了强化管理的七项措施和勤俭节约的十项措施。开展风险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抓好三个整合:产业整合,实现最低成本;市场整合,开拓最大市场;产权整合,建立最活机制。不断创造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增强企业实力,积蓄能量,迎接下一轮回的更大发展,建设三个500万吨基地,发展三个循环系统,开拓三个市场,实现水泥生产规模1500万吨,进入全国十大水泥集团之列而努力奋斗。
三、建立生态环保水泥基地,走新型水泥工业发展道路
我们用创新文化理念,提出 “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失去了质量就失去了自尊心,也就失去了人格,质量面前无退路。表达了内蒙古人的纯朴、义气和聪明,用人格力量提升质量的理念。我们的企业文化与生产共融,正在创造“精品熟料”、“精粉水泥”,塑造具有人格化的水泥生产过程。乌兰水泥地处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深处,一个现代化大型企业如果不重视环保,美丽的大草原将会出现难以修复的灾难性后果。要对人民和子孙后代负责,建设绿色环保生态水泥。几年来,我们与传统水泥生产工艺的“脏”、“乱”、“差”现象进行顽强的斗争和彻底的决裂,坚持不懈地引进电力管理方式,进行“设备整治”,“七漏治理”,实现零排放的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我们的口号是“蓝天、绿地、红乌兰”:让蓝天更蓝,让绿地更绿,让乌兰更红,乌兰的循环经济永远红红火火不断发展。先进的文化理念与草原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建成具有草原特色的花园式企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用凝灰岩代替火山灰,用风积沙代替粘土,保护耕地,保护环境。面对草原破坏日益严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把循环经济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草原特色的知名品牌,建设中国大型的绿色环保生态水泥生产基地,为内蒙古水泥工业走循环经济道路做出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进的文化理念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循环经济是一次尝试和探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但是,一位著名企业家说的好,“只要找到了路,就一定能够到达”,乌兰人在循环经济这条路上驰骋、拼搏和创造。
二○○六年九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辜成允:拥抱环保 永续经营
- 太原狮头水泥一期将在2013年下半年…
- 华新水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业机遇
- 中国建材集团与安徽海螺集团签署战…
- 姜德义:赢在低谷
- 尧柏集团入围2012中国建材500强
- 英德爆炸案系外包业务 与水泥厂无…
- 中国建材发布2012年中期业绩公告
- 发挥行业龙头作用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 重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 宋志平在重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揭牌…
- 刘作毅:小区域,大市场
- 央视网财经名人访:宋志平细说央企…
- 中国建材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今日正式…
- 台泥:融会国家政策 把握市场机遇
- 专题:海螺水泥23.5亿美金布局印尼
- 海螺水泥投资23.5亿美金,在印度尼…
- 华润水泥以18.87亿元收购内蒙古蒙…
- 金隅股份姜德义——变革的力量:星…
- 中材股份2010年利润增逾七成
- 中国建材整合剑指四川水泥市场
- 天山股份八个大型水泥项目同时开工
- 周清浩:竞争让企业大胆启用新技术
- [独家]华新水泥:百年责任的延续
- 张才奎荣膺2010“影响济南”年度经…
- 中材水泥2010年净利润250%
- 狮头之变
- 拉法基瑞安大规模开展水泥生产线余…
- 安徽芜湖:全力支持海螺打造千亿元…
- 越秀集团向华润集团转让越秀水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