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江西水泥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

更新日期: 2007年08月07日 【字体:

      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江西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规模已经占全省水泥产能的62%,其比重在全国12个水泥生产大省中位居第三位。水泥行业是高耗能产业,水泥生产中煤、电的消耗费用占生产成本的2/3以上。

      为了做优水泥产业,该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和改革改制,引导企业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的立窑生产能力。现已建成投产的31条日产1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每年可节能10%~15%,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2002年降低了21.8%,年均降低4.8%.同时淘汰了一批小水泥厂,大大提高了产业集中度。目前全省水泥企业平均规模达到19万吨,万年青、亚东、兰丰3家水泥企业集团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水泥企业集团。“一个龙头”(万年青水泥)和“三路大军”(以海螺水泥为代表的一路大军,以浙、闽、粤等外商民营水泥企业为代表的一路大军,以本省民营水泥企业为代表的一路大军)企业竞相发展。龙头企业万年青不断做大做强,调高公司“十一五”规划,即年水泥产能由原计划达到1000万吨调整到2000万吨,巩固龙头地位,实现规模效应;“三路大军”的领军企业年生产能力均已达到300万吨以上,并向大型企业集团发展。

      在推进调整结构的过程中,为了建设节约型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效果,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发展的必然,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非常明显的。可解决水泥生产线1/3的用电需求,相当于降低1/3的生产电耗。不仅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还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也必须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既解决了余热排放给周围环境和企业工作区带来的危害,又变废为宝,把热能转化为电能,进入良性循环再利用。

      迄今为止,该省已建成4套水泥工业窑炉纯低温余热电站。其中针对江西亚东水泥公司的2条日产42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头与窑尾余热资源,投资1.9亿元,建设一套装机容量为18500千瓦的纯低温余热电站。该项目已于2006年3月初投产运行,2006年全年发电7797.6万千瓦时,平均每吨熟料发电量为45.7千瓦时。累计直接经济效益1680多万元,该项目的投入运营成为江西水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为此,该省确定了如下水泥工业发展目标:力争到2007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70%以上,全行业的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6%.到2010年年末,全省将淘汰900万吨落后生产能力,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80%以上,水泥企业由242家控制在150家以下。

      吨水泥综合能耗“十一五”末比“十五”末下降25%,在加快淘汰立窑等落后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加大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发展力度,力争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推广应用率达到50%以上,所有日产2000吨(含)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均要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为实现水泥工业发展目标,该省明确了下列具体措施:

      一是进一步引导对纯低温余热发电优势的认识,为在全省日产2000吨(含)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中全面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引导水泥企业加快向节能环保型企业的转型。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投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尤其在新上新型干法生产线项目上如能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应优先予以核准。同时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以取得支持。另外鼓励企业新上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时参加清洁发展机制(CDM)合作项目,既可在国际交易市场出售CO2减排额度来获取额外的经济收入,又可以弥补CO2减排项目资金缺口和技术的不足,有利企业的发展。

      目前,该省越来越多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认识到大量回收和充分利用中、低温余热发电是一项能够使企业在节能、环保、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成熟可靠的好技术,是当前水泥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最为有效的途径,是节能减排的利器。

      该省目前有4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在建设纯低温余热电站,即万年青的万年厂4号生产线、玉山厂日产2500吨水泥生产线、兰丰水泥集团丰城厂、江西锦溪水泥公司日产2500吨水泥生产线等。还有8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在筹建纯低温余热电站。

来源:中国建材报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