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长模式创新看南方水泥的发展
一年前,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短短一年间,中国建材用联合重组的方式,推动了一场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战略性重组,演绎了一个联合重组、市场协同的快速成长故事。今天,南方水泥已经成为一个产能规模过亿吨,在我国东南经济区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为中国建材创造了良好的业绩回报。
中国建材所推动的这场战略性重组,不仅改变了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格局,加速了水泥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靠存量联合扩大规模、靠管理协同创造价值的新型企业成长方式,实现了企业成长模式的创新。南方水泥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成长方式,南方水泥联合重组成功的内在逻辑和动因何在?带着这些问题,在南方水泥成立一周年之际,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
模式创新——联合重组
问:在这一年时间里,南方水泥从无到有,到产能过亿吨,它的发展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泥史上的奇迹,同时,也实现了一种企业成长模式的创新,即通过联合重组进行超常规发展。请谈一谈这种模式与以往企业成长模式有什么不同?
答:过去企业的成长往往是围绕一个核心企业,通过不断新建工厂或者收购兼并,实现滚动积累和滚动扩张。
而南方水泥则完全是通过联合重组,在区域内用战略规划和资本运作迅速形成的。它的成长模式有别于其他大型企业,甚至不同于中国建材旗下的另一个水泥业务平台———中联水泥,因为中联水泥是以鲁南水泥、淮海水泥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而南方水泥设立之初,一个水泥企业也没有。
问:中国建材为什么要选择联合重组的成长模式?
答: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制造业缺少的不再是工厂,而是拥有市场领导力的大型企业,也就是国资委多次强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
今天的水泥行业,企业数量已经足够多、产量足够大,但大而不强,我们被企业过于分散、恶性竞争不断的局面长期困扰着。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水泥行业里迅速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就不能再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滚动发展,而是要用联合重组的方式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水泥产业政策中,第一条就是推动大型企业进行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和竞争能力。在南方水泥整个重组过程中,发改委、国资委、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给予了全力支持、指导和帮助,希望南方水泥能带动我国水泥行业的战略重组和行业整合。
南方水泥就是靠联合重组成长起来的。它创造了这样一个范例,即在一个地区没有一家核心企业,完全靠战略驱动、整体规划和资本联合迅速产生并发展起来,这也正是它的创新之处。前不久,上海市一位领导对我讲:“中国建材在南方一两水泥也没有,一年之间就做到了一亿吨,确实不简单!”这句话道出了南方水泥快速成长的特别之处。
问:您一直说的是“联合重组”而不是“并购”,我也听到国际同行和资本市场投资者评价说,中国建材对传统并购模式的这种创新也是一大贡献。那么这场联合重组与传统意义上的收购兼并有什么区别?
答:并购,也称M&A,是通过收购或者兼并取得企业控制权的一种投资行为。我们推动的联合重组属于大的并购范畴,但又与西方大力推进的并购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出发点不同。我们联合重组的出发点是推动区域市场健康发展,让区域内企业共同受益。
其次,我们的联合不是迫使原企业股东退出,而是给他们留有一定股权。联合后的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团队也是建立在充分发挥与使用原有团队基础之上。
再次,从文化理念上讲,中国建材推动的联合重组,是中国建材用资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大家实现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的联合重组不是在原有企业基础上推动的,而是靠战略推动的,是极具中国特色、极具中国建材特色的并购活动。
问:企业的联合重组能否成功,时机和区域的选择非常重要,中国建材在这方面是怎样考虑的?
答:其实你说的是企业的战略选择层面的问题,在这个方面,中国建材酝酿了很久。
南方水泥的成立首先源于中国建材对大水泥战略的成熟思考和迅速实施。中国建材是一个靠战略驱动成长起来的公司,战略选择是中国建材的一个重要特质。中国建材上市伊始,就确定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经过与国际投资者的反复讨论,我们认识到,必须做大做强水泥业务。
做大水泥,我们选择了走联合重组的道路,联合重组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区域和合适的时机。因为水泥是区域性产品,要做大水泥,就要成为区域的领导者。中国建材在淮海经济区成为领导者之后,要进一步做大水泥,就必然要选择一个新的发展区域。这个区域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区域内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二是市场化程度高,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区域。而东南经济区恰恰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战略的实施要求“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我们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成长模式,即联合重组;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区域作为入手点,即东南经济区;同时,也选择了好的时机,就是上市以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辜成允:拥抱环保 永续经营
- 太原狮头水泥一期将在2013年下半年…
- 华新水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业机遇
- 中国建材集团与安徽海螺集团签署战…
- 姜德义:赢在低谷
- 尧柏集团入围2012中国建材500强
- 英德爆炸案系外包业务 与水泥厂无…
- 中国建材发布2012年中期业绩公告
- 发挥行业龙头作用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 重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 宋志平在重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揭牌…
- 刘作毅:小区域,大市场
- 央视网财经名人访:宋志平细说央企…
- 中国建材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今日正式…
- 台泥:融会国家政策 把握市场机遇
- 专题:海螺水泥23.5亿美金布局印尼
- 海螺水泥投资23.5亿美金,在印度尼…
- 华润水泥以18.87亿元收购内蒙古蒙…
- 金隅股份姜德义——变革的力量:星…
- 中材股份2010年利润增逾七成
- 中国建材整合剑指四川水泥市场
- 天山股份八个大型水泥项目同时开工
- 周清浩:竞争让企业大胆启用新技术
- [独家]华新水泥:百年责任的延续
- 张才奎荣膺2010“影响济南”年度经…
- 中材水泥2010年净利润250%
- 狮头之变
- 拉法基瑞安大规模开展水泥生产线余…
- 安徽芜湖:全力支持海螺打造千亿元…
- 越秀集团向华润集团转让越秀水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