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合肥院创新模式提升建材科研单位竞争力

更新日期: 2011年02月25日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在记者的手中有两份榜单,一份是2009年中国企业排名,位于前150名的建材企业有两家。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以815.8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71位,安徽海螺集团以414.2亿元位列第150位。

  另一份榜单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司与外事司和建筑市场监管司统计的2009年全国勘察设计企 业营业收入前100名排序,建材行业有5家单位入选。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以51.4亿元位列第10位,天津水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43.9亿元位列第 17位,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14.3亿元位列第65位,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10.7亿元位列第82位。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 限公司当年营业收入为50亿元,由于其旗下蚌埠与上海两家公司没有合并计算,以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名下17.2亿元名列第51位。

  从第一份榜单中不难看出,建材行业已成市场机制中充分竞争行业,即使如海螺这样在亚洲、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水泥企业(包括塑料型材),与石化、石油、铁路、电力、金融、移动、电信等垄断行业比起来也难望其项背。

  而第二份榜单却给了我们另外的启示。中国有12000多家勘察设计单位,其中具有甲级资质的 1300多家。在前100家勘察设计单位榜单中,不乏上述这些垄断行业下属的勘察设计单位,而建材行业却有多家科研设计单位跻身其中并搏位靠前。究其原 因,不难看出,中国建材行业科研设计单位经过长期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科研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科研加产业的发展模式,并积聚起强大的竞争力。

  记者手中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中国建材行业的科研产业一体化发展肇始者是中国建材集团合肥水泥研究 设计院(以下简称合肥院),可是建材科研设计单位走上这条卓有成效的发展道路,毫无疑问,是从合肥院开始的。合肥院是原国家建材局所属水泥科研设计单位中 唯一以科研为主要任务的单位。虽然承载着这样的历史使命,合肥院最早的科研项目也与当时中国的众多科研院所一样,科研靠国家拨款,科研项目完成,科研人员 也就大功告成了。至于能否在市场中得到推广,能否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不是科研人员关心的事,能获得一点技术转让费已属意外收获了。因此当时的大多数科研 项目均束之高阁,而中国的新型干法水泥装备几乎全靠国外进口。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掀起了科研单位体制改革新的一页。事业单位企业化,科研设计单位不再靠国家 拨款生存,要想过好日子,必须到市场中去求生存、求发展。靠拿设计费和技术转让费显然是没有出路的。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合肥院的科研人员开始思考如何 将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变成产业、变成产品、变成商品。

  记者在此无意赘述当年合肥院的科研人员是如何克服资金、人才、管理等众多方面的困难而成就今天大业 的。总之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从象牙塔中穿着白大褂整日在实验室中忙碌的单纯科研人员,变成除科研之外,常年奔波在市场、企业第一线的销售、调试人 员,成为厂长、经理等管理人员。20多年的发展,从合作办厂拿技术提成,到自己创业建厂再到品牌建设,掌握核心技术后,遴选全国的优秀机械加工企业为己所 用,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形成自身的品牌规模优势。合肥院的立磨及辊压机这两个项目其自身的加工企业均不足百人,但近年来产值均做到了10亿元以上。 由于长年摸爬滚打在生产第一线,这些科研人员最了解企业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因此在科研立项时,便紧贴企业、市场需求,从而缩短了科研产 业化的时间。市场也成为检验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整个合肥院形成了效益与成果挂钩,科研项目产业化成果越大越光荣,科研人员个人收入越高越光荣的氛围。 2009年,合肥院科研产业营业收入达37亿元,已经在合肥市建设起3个科技成果产业园区。在这些产品中,几乎囊括了从日产2000吨~10000吨新型 干法水泥生产线上的全部装备。而这些装备中大多数均获得过从国家、部委到省级的各项科研成果奖,并拥有自己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不乏达国际领先水平的装 备,像辊压机、立式磨、收尘器、提升机这样的名牌产品。

  在合肥院科研成果产业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国内原先以设计为主要任务的建材设计单位,也纷纷改名, 在设计后面冠以科研二字,并且利用自身的设计优势,带动科研产业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设计、科研、产业的的三位一体发展,使得这些科研设计单位具备了 到国际市场上进行工程项目总承包的竞争能力。近年来,国内外水泥、玻璃建设市场上90%以上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几乎均被这些单位所囊括。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竞争格局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前面30年打下的良好基础,中国建材行业科研设计单位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懂科研、会管理、知晓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未来的国际建材市场将是中国人的天下。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