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广东江门恩平水泥转型升级再启程

更新日期: 2012年08月16日 来源: 江门日报 【字体:
摘要:广东江门地区首条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土建工程已完成超过八成,一座新型的水泥生产企业已初具规模,托起了恩平水泥工业涅槃重生,再写辉煌的希望。

    广东江门地区首条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土建工程已完成超过八成,一座新型的水泥生产企业已初具规模,托起了恩平水泥工业涅槃重生,再写辉煌的希望。

  恩平的立窑水泥企业将在2013年全面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也将成为历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恩平依托石灰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泥产业。鼎盛时期,该市水泥年产量接近500万吨,约占广东省水泥生产能力的9.2%,被业界誉为“水泥之乡”,极大地促进了恩平经济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因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的需要,立窑水泥被国家“十一五”规划列入淘汰种类,该市的水泥生产企业陆续被清拆或关停。尤其是今年以来,该市仅存的水泥企业因受政策影响,大部分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曾经为恩平经济发展带来辉煌的水泥工业,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下将何去何从?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历史 恩平水泥已有近60年历史

  恩平水泥工业有多久历史了?记者从《恩平县志》中找到了答案。

  据记载,恩平水泥工业始于1957年。1956年8月,恩平县石灰厂(1957年易名为建材厂)在大湾肚成立水泥车间,试制水泥。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终于试制出五种水泥:第一种用黑粘土制成;第二种用黄泥石制成;第三种用混合料制成;第四种用矿石制成;第五种用矿渣制成。后经检验合格而投入试产。

  1958年5月15日,恩平从建材厂分离出水泥车间,成立地方国营恩平县水泥厂。同年8月,在牛栏底新建一间河排水泥厂,并把恩平县水泥厂归并于河排水泥厂统一管理,1959年初时值开恩合县,又把原开平县金鸡水泥厂并入河排水泥厂。

  从1958年至1969年底,恩平仅有恩平县水泥厂,水泥产量1.4万吨。到1970年,才有沙湖水泥厂建成投产。

  辉煌 曾被业界誉为“水泥之乡”

  改革开放后,各地建筑业蓬勃兴起,水泥需用量剧增,恩平决定大力发展水泥工业,水泥企业遍布恩平各镇。

  梁锡端是恩平市经信局退休干部。从1980年5月开始,他到当时的乡镇企业局负责管理和协调全市的水泥生产企业,直至退休。与水泥行业接触了30多年,对于恩平水泥工业的发展,他十分熟悉。

  据他介绍,恩平水泥工业快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84-1985年是第一阶段,当时新建了30条生产线,每个镇都建有水泥厂;第二阶段是1993-1995年,各镇的水泥企业再进行扩建,全市新建21条生产线。至此,共有24家水泥厂,51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510万吨,被业界誉为“水泥之乡”。

  1998年,恩平的水泥企业转制由私人承包经营,2005年和2006年,恩平水泥产能达到最高峰,当时几乎所有的生产线都满负荷生产,每年上缴税收超过5000多万元,带动1万多人就业及交通运输、矿场开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矛盾 繁荣背后隐藏着环境危机

  随着水泥工业的迅猛发展,该市的大气粉尘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令恩平的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逐渐成为群众投诉的热点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源头。

  家住恩城平富岗村的良伯至今仍清晰记得水泥工业曾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困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平富岗村附近水泥厂林立,厂区周边基本上日夜烟尘弥漫,村民经常会被空气中飘浮的尘粒吹进眼睛,家里的门窗从来都不敢打开。“如果打开门窗,家里很快就会被盖上一层粉尘。以前我们种植的蔬菜,基本上都会被盖上一层水泥粉,简直就是活在灰尘的世界。”良伯说。

  水泥工业拉动了恩平经济的发展,但背后却隐藏着恶化环境和为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危机。恩平市委、市政府深知牺牲环境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的严重恶果和惨痛代价。

  为此,2000年,恩平市根据国务院和省的有关指示精神,加大对水泥企业污染治理力度,该市水泥企业共投入4000多万元对51座立窑生产线安装水膜除尘设备,使该市的粉尘每年削减量约46.2万吨,除尘效率达98%以上,通过省环保部门验收。

  2004年8月,该市针对水膜除尘技术治污效果虽好,但由于治污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大量通过立窑排放,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浓烟滚滚的感觉,再次把水泥工业排污达标整治摆上议事日程,多次邀请水泥行业专家与环保部门权威人员一起现场研究,制订治污方案及措施,决定所有立窑生产线全部采用肉眼基本上看不到有烟尘排放的大布袋除尘工艺,再次组织水泥企业投入4800多万元进行排污治理技术改造。

  2005年8月,恩平水泥工业排污治理技术改造完成,全市水泥企业全部达到国家治污排放要求,实现无烟排放,水泥生产进入“无烟”时代。

    全市水泥企业处于半停或全停状态

  恩平水泥工业有过辉煌历史,为恩平的经济发展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并在全省小水泥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的政策需要,立窑水泥企业由于存在高耗低效、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差、资源利用充低等缺点,被国家“十一五”规划列入淘汰种类。

  自2010年开始,恩平市根据国家、省和江门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要求,陆续淘汰和关停立窑水泥生产企业,截至目前,该市已淘汰或关停水泥生产线38条,仅有13条生产线还在运行。

  然而,由于政策的影响,恩平目前仅有的1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也基本上处于半停甚至是全停状态。据梁锡端介绍,恩平立窑水泥企业基本上都是生产32.5标号的水泥,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市政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结构工程中禁止使用立窑水泥,立窑水泥不能用于建设高层建筑,也无法进入混凝土搅拌站,并且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的价格与立窑水泥价格相差不大,使恩平水泥的市场空间大大缩窄。

  其次,近两年国家加紧了对房地产的调控,房地产业发展放缓,对水泥需求锐减,再加上生产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使立窑水泥行业雪上加霜。

  此外,由于立窑水泥被国家列入淘汰类落后产能行列,从2010年起,对立窑水泥企业提高电费收费,每年每度电提价0.1元,每吨水泥的用电成本大约需要80多度,从2010年至今,每吨水泥单是电价成本就增加了20多元。

  一水泥企业负责人说,目前,恩平32.5标号的水泥生产成本已经达到320元每吨,而其它地方同标号的水泥出厂价每吨仅需310多元,所以目前恩平不少水泥厂已经停产,有个别厂家为了留住工人和保住客户,在亏损的形势下,不得不限量生产,负亏经营。

  “今年是恩平水泥工业发展近20多年来最差的一年,加上恩平的石矿场目前也基本全部停产,大部分水泥厂的储石不足,全市每月的水泥总产量也只有7至9万吨。”该负责人说。

  转型 新型项目有望年底试产

  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要求,2013年所有立窑水泥要全面关闭,退出市场,曾经为恩平经济发展带来辉煌的水泥工业将何去何从?如果失去了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该市的石灰石资源在本市内也得不到发挥,难道要让水泥生产退出恩平工业的历史舞台?

  其实,在2010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开始之前,恩平市就“危中求机”,引导水泥产业转型升级,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关闭淘汰一批立窑水泥生产线,把指标用于大型新型干法旋窑水泥技术改造项目,并成功引入实德金鹰建材有限公司落户该市横陂镇临港工业区,计划建设一条日产4000吨熟料、年产200万吨水泥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该项目也是江门地区首条获批准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

  近日,记者来到该项目建设工地, 300多人工人正头顶烈日,如火如荼地进行建筑物建设及生产设备安装工作。土建工程已完成超过八成,一座新型的水泥生产企业已初具规模。

  据实德金鹰建材有限公司设备工程师陈其睿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600亩,总投资达6.8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标号42.5、52.5硅酸盐散装和袋装旋窑水泥。

  “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的粉尘及废气污染极少,基本上看不到粉尘污染,自动化程序高,所有的设备都可以在中央控制室进行控制,并且可以利用废气的余热进行发电,从而降低企业的能耗。整条生产线凡是有粉尘污染的地方,都有除尘设备,以确保实现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完全可以建成花园式的工厂。”陈其睿说。

  据了解,该生产线预计在今年底前点火试产。企业正常投产后,年产值将达7亿元人民币,利税超1亿元。届时还将带动恩平港物流经济及原料采矿、建筑材料、水泥制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恩平水泥将进入一个发展新里程,有望在转型升级中涅槃重生,再续辉煌。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