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资讯详情

周育先接受专访:共话中国建材“一带一路”海外融合发展之道

更新日期: 2023年10月18日 来源: CGTN、中国建材集团 【字体:
摘要:过去十年,中国建材集团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国建材还将继续深耕“一带一路”,为增进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做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策划年度重点访谈节目《丝路新国企》,共话中央企业十年间在海外的融合与发展。10月17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CGTN新媒体平台和电视台先后播出了与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的专访。

过去十年,中国建材集团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国建材还将继续深耕“一带一路”,为增进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做贡献。

访谈实录

主持人:中国建材集团是建筑材料领域唯一一家中央企业,而且贵公司在海外市场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请与我们分享一下贵公司的发展成绩,尤其是贵公司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中国建材参与了哪些项目?

周育先:中国建材“走出去”实际上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产品走出去,就是建材家居连锁超市。

第二个阶段就是发挥中国在设计、研发、建造以及施工系统集成的能力,变成EPC模式的走出去。工程的走出去到现在为止,累计在“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三四千亿的合同规模,通过工程走出去以后,慢慢的我们技术更成熟,我们的装备更成熟。

第三阶段就是这10年左右,我们的产品、技术、服务、标准开始走出去。原来只有产品走出去,到后来变成技术、服务、标准共同走出去。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全球70多个国家设立了196个机构,在27个国家有45个固定资产和股权的投资,现在的境外资本大概是400亿元的规模。

主持人:在海外市场经营这么多年后,贵公司积累了哪些经验,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集团的整体业务中?

周育先:我觉得从最近十几年的实践来看,中国建材确实积累了一些经验。第一,我们有一批成熟的国际化模式;第二,我们有一些典型的国际化项目;第三,我们还做了一批国际化的并购。实际上前面的产品走出去到投资和并购,是上升到了一个阶段,我认为这是到了国际化相对比较高级的阶段。当然与此同时,我们做成了一批国际化的品牌,也积累了一些国际化的合作伙伴或者国际化的资源。

整体看,我们这三大主业四大板块都在“一带一路”做了一些突破,包括我们的基础建材,在赞比亚、蒙古都做了一些突破。我们的新材料,例如玻璃纤维,在埃及、美国布局建厂,在德国我们有发电玻璃的研发中心。

在水泥、玻璃工程技术服务领域里,我们连续15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整体占2/3,所以这种模式也很成功。

在海外除了连锁超市以外,我们还有一个好的模式叫海外仓,就是真正能够把中国以及中国建材自己的产品,通过海外仓的储仓式的形式,实现既能展示又可以销售的目的。现在在全球做有三十几个点,被商务部选成典型。

主持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有10年之久。10年是相当长的时间跨度。贵公司将如何继续扩大海外市场,改善海外业务运营呢?

周育先:今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我们对一些案例进行了总结。

第一是能够更快的国际化,实际上对我们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也非常重要,无论是基础建材还是新材料,还是工程技术服务,如果离开了国际市场,增长的空间就会去掉很大的一块,所以我们提出要发展得更快。

第二是在快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更高质量。

第三就是要能够走得更深一点、更实一点、更稳一点。我们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能够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能够走得更深更实。

主持人:贵公司将采取哪些战略来支持海外业务增长呢?

周育先:在国际化上我们自己有一个设想,能够再通过10年的努力,到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20周年的时候,我们在海外能够再造一个中国建材。这个过程中,中国建材可以全业务国际化、全流程国际化、全要素国际化,真正把我们的人才、技术、服务、标准,这些要素都能够统一的国际化。通过这样的国际化,来带动整个中国建材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国际化的路径上面:

第一方面,要投资和并购平衡发展。以前我们的路径比较单一,未来我们不光是自建,既要投资,也要并购。

第二方面,就是我们重资产和轻资产要能够有效匹配,不要光去做重资产的投资,可以做一些轻资产的投资,比如标准、服务这些。

第三个方面,我们之前更多的是自己出海,在国外建立了一些资源,在国内也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我们行业内外应该联合地共同地走出去,就是自己出海和协同出海相结合。

主持人:您对公司未来10年内海外业务增长200%的目标充满信心。您为什么对这一增长目标如此有信心?

周育先:中国建材本身有比较雄厚的研发能力,有比较强大的创新能力,所以要问我们的底气来自哪?我想是来自我们的创新。

科技创新是领头的,因为你只有了科技创新,才会有产品创新,有了产品创新,才有可能有适合于国际化的应用场景。中国建材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公司,科技创新做得比较好。我们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会有管理上面的创新,会有机制上面的创新,还有其他方面的创新。所以创新应该是真正国际化走出去的第一的动力或者是源泉。

第二就是人,中国建材本身有20万员工,里边有26个研究设计院所,有一支经过了二三十年市场锤炼的经营管理人员,而这些人员无论是从资历、精力、能力都比较国际化。

所以我们觉得人和创新这两个是我们真正能够去提出,经过10年打造一个新的中国建材的底气。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贵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和海外市场有许多交流互通的机会。那么,中国建材将如何从“走出去”转向“走进去”呢?

周育先:中国建材提出国际合作共赢三原则,第一就是要为当地经济作贡献,第二跟当地企业合作,第三为当地居民服务。比如在埃及,我们帮着做了水泥厂、做了玻纤厂,对当地的税收、GDP创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像与当地企业合作,我们也做了很多,比如在欧洲,我们跟圣戈班和拉法基已经达成合作,最近还想一起合作双碳中心。我们也跟发展中国家做联合实验室。

我们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就更多了,主要是培养提升他们的技能,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我们告诉他们怎么去工厂就业,手把手教他们做科学实验、做原料替代,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对员工的幸福感会增加很多。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我觉得当前比较严峻的国际环境中,一定要加大力度国际化。越是这个时候,作为我们企业,越越应该顶上去,而且越是这个时候越有机会要做,真的要为当地经济作贡献,与当地企业做些合作,为当地居民做些服务。

专访点“金”海报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