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 王郁涛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9月在北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随后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自此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那么,水泥行业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呢?
水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在新时代,水泥行业需要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水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诸多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水泥行业急需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论述明确了创新和科技在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具有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等主要特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融合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多种要素;“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泥行业需要加大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研发投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大数据、5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孪生、云计算、AI智能制造运维、智慧矿山系统等先进技术为代表,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力。水泥行业转型必然告别传统技术体系,摆脱传统扩张增长路径和靠量盈利模式,以符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此外,还需强化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一线员工的职业教育和培养,树立工匠精神。行业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应开展“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专业教育和培训项目,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知识结构的科技人才,并在行业技术研发和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
目前,水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环保压力持续增大等问题。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必须探寻新的发展路径。
为应对挑战,许多大型水泥企业开始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例如:
华润田阳水泥入选“先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4IR)灯塔”,成为全球建材行业首座“灯塔工厂”。该工厂采用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实现了水泥生产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该工厂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污染物排放。
海螺水泥碳捕集项目开创了世界水泥行业碳捕集技术利用的先河。该项目将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并储存起来,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引入碳捕集技术,海螺水泥实现了水泥生产的低碳化和绿色化,为行业树立了榜样。海螺“水泥智能矿山矿车无人驾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无人驾驶算法开发、车队运管平台建设以及5G与无人驾驶深度融合等技术,实现矿区车辆的智能网联。此举将进一步提升海螺水泥矿山数字化、智能化整体管理水平,对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金隅冀东阳泉水泥与伙伴合作,充分运用5G专网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实现5G矿山自动驾驶,成为国内水泥行业首家实现纯电动、数字化、绿色智慧矿山的编组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首创性地建设了协同智能卸料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矿山数字化、智能化整体管理水平。
台泥句容智能化矿山项目实现无人驾驶纯电动矿车全矿区覆盖,成为水泥行业现代化数字矿山建设的又一重大突破。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矿山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台泥句容实现了矿山生产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污染物排放。
中国建材槐坎南方项目通过应用质量预测、窑况辨识、大数据寻优等30项AI算法,实现异常工况识别、自主寻优、游离氧化钙和熟料28天强度预测。投运后,系统全工况长期投运率达98.7%,AI替代率达98%以上、异常工况识别率达90%以上,生产线基本实现智能操作。
“新质生产力”是一道新时代的全新命题,也是水泥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题,需要“水泥人”不断思考和领悟,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水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水泥行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积极拥抱变革,推动水泥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水泥行业要牢牢扭住“新质生产力”这个“牛鼻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水泥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水泥行业经济发展“换道超车”。通过引入数据、算力等新生产要素,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最终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