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河南水泥>十一五规划
  • 暂无资料

河南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

更新日期: 2007年07月02日 【字体: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豫政〔2006〕11号)精神,为明确全省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全省能源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一、我省能源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期间能源发展成就。“十五”期间,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抢抓机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缓解瓶颈制约,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大幅提高,国有大中型矿井煤炭年生产能力五年新增900万吨,创历史新高;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881万千瓦,五年新增1349万千瓦,是前十年新增装机的1.5倍。能源生产量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4500万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6%。原煤产量、发电量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9.8%和15.4%,分别达到18761万吨、1420亿千瓦时。原油产量507万吨,天然气产量20.1亿立方米,基本保持稳定。电力净外送30亿千瓦时,实现了由电力净吸纳省向净送出省的历史性转变。我省作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和重要火电基地的作用初步显现,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煤炭生产结构得到改善,资源整合效果明显,小煤矿数量累计减少2000多处,国有重点煤矿产能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0%,国有煤矿原煤入选率提高10个百分点。电力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提高20%,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装机五年新增580万千瓦,占全省火电比重达到36%,较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热电机组比重提高到20%,大中型水电装机五年新增102万千瓦。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石油、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上升近20个百分点,发电用煤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新进展,农村户用沼气达到128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突破500处,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大幅增加,生物乙醇汽油在全省推广使用。

  能源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省城镇以上能源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2亿元,比“九五”期间翻一番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多的五年,一大批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大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并投产。重点煤矿建设进展顺利,永煤集团城郊矿240万吨燉年等8处大中型矿井建成投产,平煤集团首山一矿240万吨燉年等12处大中型矿井相继开工建设,五年新开工大中型矿井规模1890万吨燉年。电源建设明显加快,小浪底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沁北电厂建成我国第一台国产化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信阳华豫电厂等9个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骨干电厂建成投产,新乡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和郑州、驻马店燃气电站等大型电源项目开工建设,单机13.5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五年新开工规模超过1900万千瓦。电网建设得到加强,鄂豫第二、三回500千伏线路建成投运,灵宝建成我国第一套330千伏超高压国产化直流换流设备,在全国联网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主干电网建设加速,500千伏主网架初步形成,220千伏变电站突破100座,12个省辖市实现220千伏环网供电;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实施,城市电网“卡脖子”环节基本消除,县城电网基本实现110千伏双电源供电,95%的行政村电网得到改造,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大大提高。油气工程建设成绩显著,“西气东输”河南段主干线和6条支线工程建成通气,新增天然气长输管线963千米,义马煤气化一期和南阳天冠生物乙醇工程建成投产。

  能源节约和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国有重点煤矿节能状况得到改善,资源回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55%。电力生产和运行节能效果明显,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达到390克燉千瓦时,五年降低25克燉千瓦时;省网线损率达到5.85%,比2000年降低1.3个百分点。能源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加大,国有重点煤矿基本建立了瓦斯监测监控联网系统,防治水平提高,原煤百万吨死亡率达到1.17,较“十五”初期降低50%以上;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改善,抗灾害能力明显提高,城市供电紧急预案和电网“黑启动”方案相继出台。

  能源体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能源领域投资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本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煤炭企业主辅分离取得进展,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国有煤矿政策性破产工作稳步推进。能源价格体制逐步理顺,电煤指导价取消,煤炭价格实现市场化;电价改革逐步深入,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标杆电价”、“煤电联动”等政策相继实施。电力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厂网分开基本完成,发电侧从建设到经营基本形成多种投资主体有序竞争的局面。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和环境制约日益加大。能源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越来越大,资源接续能力不强。我省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滞后,勘查程度不高,保有储量仅占全国的2.4%,可供建井的后备精查储量不足,储采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后继生产面临较大压力。受资源限制,天然气和石油产量下降,供需矛盾突出。水能资源有限,经济可利用的水电资源基本开发殆尽,风能资源不够丰富,太阳能发电成本仍然较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受环境制约不断增大,煤炭生产引起的地表沉陷、矸石堆积、瓦斯和粉尘排放等对环境影响日趋严重,大量抽放矿井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改善生态环境的难度和压力增大。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亟待缓解,煤炭供需平衡受价格影响时常波动,电力供应相对富裕,天然气供应日趋紧张。煤炭生产结构相对松散,小煤矿数量较多,产业集中度低,平均单个矿井规模较小。电源结构不合理,燃煤火电机组占全省装机90%以上,平均单机规模不到6万千瓦,5万千瓦及以下火电机组比重较高。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存在有电送不出、有电用不上的现象,5%的行政村未实施农网改造,部分偏远深山区还有无电住户。能源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主体地位,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能源比重偏小。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缓慢,风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没有实质性进展,农村沼气普及率比较低,丰富的秸秆等可再生能源还未得到有效利用。

  节能任务还很艰巨。我省能源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利用效率低,损失浪费量较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高于东部先进省份。相当一部分煤矿生产仍是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低下,煤炭洗选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资源回收率和煤炭洗选效率较低。煤炭开采中采富弃贫现象普遍存在,小煤窑私挖滥采屡禁不止,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破坏。全省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电网低压线损率远高于省网,电力行业节能降耗任务很重。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较低,仍存在大量分散供热的低效率燃煤小锅炉。

  能源体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